第32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大会闭幕:科技赋能新生

网页设计 bet356官网首页 浏览

小编:10月25日至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

10月25日至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本届农业高交会以“品质新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吸引线下观众161万人次、线上观众1893万人次。网络总阅读量达到6.5亿,海外总阅读量突破1.5亿。为“三农”交付带来了辉煌的一页,推动了农业科技升级。 多维度布局打造农业科技高能平台 本次高新技术大会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协会、杨凌展览集团。突出市场化会议理念,打造展览与会议活动双核内容体系。展会涵盖室内展、现场展、线上展、海外展四大板块。室内展总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43个主题展区。全景展示来自国内外1800多家企业的96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 会议活动聚焦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等,举办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发展论坛、2025乡村振兴论坛、其他会议转型等20场重大活动活动,并且同时进行。此外,9800家企业线上参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发挥科交会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销售的“长尾效应”,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在线体验科交会。 技术亮点全链条展现前沿成果 展会继续聚焦农业新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倡议,众多活动已经高端,汇聚了智慧和力量。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邀请10位院士专家分享种业最新研究成果,国家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农民与农民”,以及浙江、湖南等地区代表深入探讨合作经济促进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2025国际农耕文明研究学术会议分享近80项学术成果;中国气象局推出气象服务平台,推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海外基地,推动农业气象科技跨区域、跨境应用。 与此同时,为期四天、百位农业专家的咨询服务活动同期举行,现场接待人数达3.5万人次,线下、线上解答了超过1.2万人的咨询问题。 从实验室到田间,农业高新技术大会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创新。一个系列农作物无工厂化种植、人工智能辅助育种系统、智能植保无人机等全球农业科技前沿创新成果发布;第二届瑞康(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大赛汇聚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加速智慧农业技术产业化;现场展览设有11个综合展示点和13个参观点,展示“五好”综合技术,让农业科技“看得见、摸得着、亮得、好学、便携、好用”。 此外,杨凌农业高交会年度展会——农产品展精彩亮相本次展会,涵盖年度供销展、年度苹果展、农业遗产展三大板块。它玛农业高新会从每年5天的展会升级为365年持续开放的新模式,Leapfrog实现了从一年一度的展会向常态化展销平台的升级。 开放升级链接国际农业合作 作为国际农业交流的重要窗口,高科技农业大会吸引了5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上合组织27个国家全部成员出席,13名外方部长级官员代表和共274位重要嘉宾出席相关活动。同时,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发布了基地建设成果和技术成果清单,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培训学院揭牌;第十九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吸引80余位中外嘉宾参会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有效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推介会等10余场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推广中国技术和方案,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和减贫。 展会期间,230余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首次亮相,50项农业“四新”成果正式发布并通过路演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农业信息化等新报告,从462项优秀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中评选出40项“后稷特等奖”和120项“后稷奖”。 此外,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530个优质项目参赛。经过多轮评审,18个项目项目脱颖而出并获奖,其中4个项目成功抵达杨凌。 市场化方面,《与慧同行》2.5小时直播期间,超过36万人同时在线,970万人在线观看。博物馆直播及直播主题销售商品超过108万件,总销售额超过5700万元。大会签约额258亿元,大会现场成交额2.73亿元。展会收入比去年增长20%以上。同时,“农业人才客厅”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实现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 本届高新农业大会以“简单、务实、高效、安全”为目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艾恩。下一步,杨凌农高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目标,不断改革创新,为促进农业农村劳动力、建设农业强国、深化国际农业合作注入更多新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秦峰|张海山) WS6902050FA310C4DEEA5EEF7D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10/29/ws6902050fa310c4deea5eef7d.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当前网址:https://www.lianzhongyi.com//tutorials/web/2025/1030/718.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