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中国日报网10月25日电(记者毛卫华)金秋十月,昆仑山脚下的“天边小镇——玉都且末”,色彩缤纷,硕果累累。
中国日报网10月25日电(记者毛卫华)金秋十月,昆仑山脚下的“天边小镇,玉都且末”,色彩缤纷,硕果累累。 10月25日上午,且末县2025玉文化·红枣嘉年华,一场集玉文化、枣产业、区域旅游于一体的盛会盛大开幕,充分展示了新疆且末在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一体化道路上的新探索和新成果。
作为推动特色资源转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由且末县玉石协会、红枣协会联合主办。不仅邀请了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更系统地展现了且末在玉石、玉石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热情和品牌潜力。红枣通过表彰先进、产业标志、推介文化旅游等多个环节。
开幕式上,且末县委副书记、县长波拉蒂凯尔等领导及嘉宾共同启动开幕式。波拉蒂凯尔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是落实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玉文化和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表示,将以系列活动为契机,打造新疆领先的玉石产销基地和红枣产业基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全国各地投资者前来创业,助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活动现场,且末县表彰了一批优质有机红枣种植户、优秀玉石红枣企业、还有诚实的玉石商人。同时,任命新文旅集团——翡翠、红枣推广大使,进一步加强大众宣传推广。此外,“鱼都电商互联网大赛”结果揭晓。玉曲行业前三名小潮获奖,体现了且末对电子商务和数字营销新业态的积极探索。
且末县玉器协会会长康志在致辞中回顾了且末玉器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介绍,且末作为“玉石之路”的发源地,有着“回且末不看骨头”的美誉。且末出产的玉石密度高、油质好,尤以羊脂白玉而闻名。康志表示,协会以玉石为媒介,推动集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玉石标杆建设,形成玉石产业链。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综合体,为产业交流合作搭建优质平台。
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董事长马国钦高度评价且末玉的独特价值。他表示,且末玉不仅是中华玉文化的瑰宝,也是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的载体。他表示,且末将继续以玉为纽带,推动玉文化与红枣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人文、山水融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红枣产业板块,县红枣协会代表、小湾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德军分享了该组织19年来“保护品牌、赋能发展”的初心和实践。通过制定行业自律标准建立农农联动机制,且末红枣以“皮薄、肉厚、核小、汁甜”的优良品质,成为市场认可的知名品牌。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成都蜜源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同喜在开幕式上推介且末红枣。他指出,且末独特的光热和昼夜温差造就了红枣超高的糖度和纯正的色泽。此外,枣农长期坚持有机种植标准,导致且末红枣的品质在市场上难以获得。刘同喜表示,公司将全力在全国推广且末红枣,让优质农产品惠及更多消费者,持续帮助农民增收。
活动期间,红枣产业签约仪式圆满结束:且末小湾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成都米源食品有限公司、巴州戈壁枣庄合作社现场合作。这一系列合作将有效促进且末红枣产销对接和品牌升级,助力其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随后,Polati Kayir和康志发布了新建的翡翠小镇。该小镇将成为且末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的新地标。这也标志着且末旅游产业文化和载体的进一步完善,为后续项目的实施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以优质旅游线路为引领,连接“山、水、城、田”,继续谱写“诗与远方”融合的新篇章。
这就是2025且末玉文化红枣嘉年华开幕式揭牌暨签约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竣工。此次活动不仅是产业与文旅特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为且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立足新征程,我们将不断扩大“文旅+”整合规模,提高整合效率,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真正发展动力。一幅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富民增收为主、以形象加速捕捉城乡之美的且末地产蓝图已成为事实。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 | 马倩妮)
WS68FC9D0AA310C4DEEA5EE320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0/25/ws68fc9d0aa310c4deea5ee320.html
版权保护:在 t 上发布的内容的版权其网站(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当前网址:https://www.lianzhongyi.com//tutorials/web/2025/1026/7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