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图书馆联手打造“四位一体”完整体系推

小编:10月20日至24日,在教育部教师教育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新疆科技馆承办的第202期

10月20日至24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技馆主办,新疆科技馆承办的2025年现代科技馆系统联合行动——“馆校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在新疆科普馆顺利启动。 科技馆。来自疆内外的200余名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和科普志愿者齐聚一堂,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科学人口资源与科学教学校园有机融合的科技之路。为构建科普教育新生态注入强劲动力“馆校融合、资源共享”的落地,也标志着新疆科技馆深化馆校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新疆科技馆深入开展馆校合作,不断推进体系化建设,逐步构建了以“课程基础、强化培训、赛事设置、思政引导”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完整体系,为新疆科普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课程建设层面,新疆科技馆主动联动与教育厅签订《协议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新疆科技馆系统推进馆校合作。目前已与国内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有多所中小学。 2024年,将接待550个学校团体、12万余人次。 2025年10月,学生学习小组人数将突破13万人。馆校合作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 同时,新疆科技馆致力于打造特色课程矩阵。 “科技馆思政课”推出“我愿以身报国——展现王淦昌一生”、“医术济民——走进古今中医科学家展”等主题临时展览,让科学家精神如春风般渗透到学生心中; “科技馆科学课堂”包含中国科技馆资源包和自主开发的“课堂思维”此前,新疆科技馆依托“科学家故事创客空间”,还与全疆32所中小学合作,征集思政教案、微课本、微课等作品126件。 微动画提倡科学家之父的精神真正参与到校园的日常教学中。 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新疆科技馆以“培养强化”为抓手,精准解决教师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2024年,将对新疆、西藏、新疆兵团等地区100余名教师进行馆校合作专题培训。 12篇专题报道网上满意度达98.83%。相关结果受到《中国日报》、《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2025年,培训活动将进一步深入基层,在和田、克拉玛依等地区举办4期专题培训,覆盖近500名中小学教师学习,切实提高基层教师科学教育实践技能。 竞赛平台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5年,由新疆科技馆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与作品大赛(新疆赛区)火爆,首轮有来自14个地市的3707支队伍、125万名师生参赛;同期升级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新疆赛区)新增“编程开发”竞赛单元,吸引了156支代表队和超过1,8名选手参赛。来自新疆各地的00名选手参加,有效忽视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热情,开发了高质量的发表培育科技笔记的平台。 为打通科学人口资源进校园的“最后一公里”,新疆科技馆持续在校园开展“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实现馆校合作交流,打破传统教育围墙,实现优质科普资源与学校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2025年,共开展校园科普大篷车56场,覆盖新疆12个地市,惠及师生约11万人次; 28所学校合作交流正在进行,线上线下培训1900余人次。 “送培进校”模式使偏远地区的教师能够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有效解决科普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我们要不断深化馆校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让科技的火花在校园燎原,让创新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对强国负责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新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说。 从课堂到展厅,从理论到实践,新疆科技馆以馆校合作为支点,推动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涵盖科学教育、思想政治融合、实践强化、志愿服务的馆校合作模式,不仅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推动新疆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引擎。中国日报记者 毛蔚华|高伟   WS68FC9D04A310C4DEEA5EE31F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0/25/ws68fc9d04a310c4deea5ee31f.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当前网址:https://www.lianzhongyi.com//experience/share/2025/1026/703.html

 
你可能喜欢的: